iOS 26 Beta 3 体验:液态玻璃争议未平,新功能与多系统更新亮点汇总

六月苹果官宣的两大系统变革 —— 设备系统命名规则统一(年份 + 1)与 iOS 7 扁平化以来最大设计革新 “液态玻璃”(Liquid Glass),一直是科技圈热议的焦点。如今,iOS/iPadOS/macOS 26 的第三个开发者预览版(Beta 3)已推送,作为后续首个公测版的基础,其状态更接近大众可体验的稳定版本。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各系统的更新亮点与争议点。

iOS 26 Beta 3:液态玻璃设计的争议与功能优化

iPhone 的 iOS 26 中,“液态玻璃” 设计的落地效果争议最大,同时系统也在功能与 Bug 修复上不断完善。
液态玻璃设计:从激进到妥协,争议仍在
“液态玻璃” 设计旨在统一苹果设备视觉体验,但各版本的调整却引发不同反响:
Beta 1:透明度过高,控制中心、导航栏等区域下层内容严重干扰上层信息读取,用户吐槽 “看不清”。
Beta 2:针对性优化控制中心,增加底层模糊效果,可读性显著提升。
Beta 3:将模糊方案扩展到更多系统原生应用(如 Apple Music 的导航栏和控件栏),保障信息清晰度。
然而,这种为提升实用性而采取的模糊方案,让 “液态玻璃” 原本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变得发灰,不少用户认为质感下降,甚至觉得设计 “开了倒车”,争议仍在持续。

功能与 Bug 修复亮点

系统细节优化:设置 - 电池界面完全汉化,自带输入法预选框、控制中心图标开关颜色均有优化。
Bug 修复:解决了桌面 Dock 栏图标偏移(少于四个图标时恢复居中)、辅助触控截屏、AirPods 连接等问题;上划进入后台时,默认停留在当前应用。
新增内容:添设天空、光环、薄暮三款壁纸。
新出现的小问题
通讯录中未设头像的联系人,原本显示首字母,现出现乱码头像。
偶尔下拉控制中心后,电池图标会消失。

性能与续航表现

以电池健康度 89% 的 iPhone 15 Pro 为例,用户反馈正常使用微信、小红书、抖音等应用时,续航已接近 iOS 18.5 水平;掉帧情况减少,发热控制更出色,整体是目前 Bug 最少、体验最流畅的开发者预览版。

iPadOS 26 Beta 3:生产力迎来显著提升
相比 iOS 的争议不断,iPadOS 26 的评价更为积极,尤其在生产力工具升级上亮点突出。
全新窗口管理系统:彻底替代传统分屏和小窗,支持自由缩放、拖拽和平铺,带来接近桌面级的多任务体验。
全新菜单栏:支持下拉操作和搜索,开发者还可进行自定义设置。
文件应用大升级:新增弹性列表视图、可折叠文件夹结构,大幅优化文件管理效率。
Beta 3 新增:引入更接近 Mac 的指针光标,且新增光标查找功能(快速移动时自动放大光标,方便定位)。

macOS 26 Beta 3:更新遇波折,关键功能回归

macOS 26 Beta 3 的更新过程出现小插曲,但也有不少实用改进。
更新受阻问题:部分 M 系列 Mac 用户因 Rosetta 2(用于运行 Intel 应用)未同步更新,无法检测到 Beta 3。用户可通过终端卸载 Rosetta 2(可能导致部分旧应用无法运行)或等待苹果重新推送解决。
启动台 “回归”:前两版移除的启动台 (Launchpad) 以新形式回归,使用五指合拢手势,会呼出类似 “聚焦” 中的 App Library,可查看所有已安装应用(与经典启动台体验有差异)。
其他改进:Safari 浏览器标签页视觉可读性优化;新增 Tahoe Day 屏保(塔霍湖风景),解锁时能平滑过渡至壁纸。

总结:液态玻璃设计的平衡挑战

从 iOS、iPadOS 到 macOS 26 Beta 3 来看,苹果今年面临的核心挑战是 “液态玻璃” 设计语言的落地。从 Beta 1 的激进透明,到 Beta 3 的广泛模糊,设计上的摇摆凸显了统一所有设备体验的难度。

“液态玻璃” 在 Mac/iPad 大屏上能展现精致层次感,但在 iPhone 小屏上,易因高密度设计导致信息过载,还会增加性能和功耗压力。如何在 “精致” 与 “实用”、“设计统一” 与 “设备特性” 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,是苹果这场设计语言变革成败的关键。期待 iOS 26 正式版能给出更优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