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软AI“光环”下:成本节省言论遭诟病,大规模裁员背后是AI抢饭碗还是企业战略“冷血”调整?
- AI
- 10小时前
- 5热度
7月10日消息,微软首席商务官贾德森・阿尔托夫本周在一次内部演讲中宣称,人工智能(AI)工具正为销售、客户服务和软件工程等领域带来显著的生产力提升。据彭博社报道,阿尔托夫特别提到,仅在呼叫中心这一板块,微软去年就借助AI节省了超5亿美元(按现汇率约合35.91亿元人民币)的成本。
然而,这番言论的发布时机颇为微妙。就在不久前,微软刚完成了今年第三轮裁员,裁员总数超15000人,其中最近一轮就有9000多名员工被裁。在此背景下,阿尔托夫强调AI带来的成本节约,瞬间引发了部分员工和外界的质疑,不少人认为其言论“麻木不仁”。
无独有偶,此前Xbox Game Studios的制作人马特・特恩布尔在LinkedIn上发布了一条现已删除的帖子,他建议那些因裁员而“不堪重负”的员工借助ChatGPT和Copilot等AI工具来缓解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。这一言论同样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广泛争议,进一步加剧了员工们的不安情绪。
目前,尚无法确定今年被裁的员工是否直接被AI取代,还是属于疫情后企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。但可以明确的是,在微软利润创下历史新高、市值逼近3.74万亿美元(按现汇率约合26.86万亿元人民币),且近期市值超越苹果、仅次于英伟达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裁员,这一举动无疑在员工群体中引发了轩然大波。
从财务数据来看,微软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表现出色,实现了260亿美元的利润和700亿美元的收入。公司此前也明确表示,会将大量利润投入到AI领域。今年1月,微软宣布将在2025年前向AI基础设施投资800亿美元,展现出其在AI赛道上的坚定决心。
尽管微软仍在招聘部分岗位,但公司资源分配的倾向十分明显,似乎更愿意将资金和精力集中在AI高端人才的引进上。业内人士分析指出,未来微软极有可能花费数百万美元争夺顶尖AI研究人员,而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或其他传统岗位员工,则可能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视。
微软在AI领域的积极布局固然有助于其在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,但大规模裁员以及相关言论引发的争议也不容忽视。如何在追求技术创新和保障员工权益之间找到平衡,将是微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。